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

幽默的效用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幽默的效用......
在人際交往中,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,或是自己失言失態,或是對方的反應不如我們事先預料得好,或是周圍的環境出現了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因素,等等。
總之,這些猝不及防的情境往往會令我們狼狽不堪。這個時候,最有效的解決方法,就是用幽默來擺脫尷尬。
★一位詩人與一位將軍同時出席宴會,女主人一味地向別人炫耀自己:我這位詩人朋友要馬上為我作一首詩來當場讚美我。詩人感到很尷尬,但又不好直接拒絕,只好說:還是請將軍先做一門大砲吧!一句幽默,化解了自己的尷尬,高明至極!
★一個人在市場上買了六隻來自異國的麻雀,準備進獻給本國的國王。按照這個國家的習俗,七才是吉利的數字。如果僅送六隻,這個人擔心國王會生氣,於是就決定混一隻本國的麻雀進去,湊夠七隻獻給國王。
國王見到七隻麻雀,果然很高興。但當他仔細玩賞一遍後,突然發現其中有一隻本國的麻雀混在其中,立即大怒:這是怎麼回事?是不是你故意加入來欺騙我孤陋寡聞的?
那人嚇了一跳,但他馬上解釋道:陛下的眼睛果然厲害,可是陛下不知道,這隻本國麻雀是其他六隻異國麻雀的隨行翻譯啊!國王一聽,雖然他的話有幾分荒謬,但見他奉承得體,還是嘉獎了他。
在一些情境中,純粹調笑性質的幽默,要比隨機應變的能力,能給人帶來更多的精神樂趣。這種精神享受是以在場人物的共享為特點的;而在人的安全面臨威脅或處境尷尬的時候,純粹調笑性質的幽默就難以應付了,只有隨機應變才能化解。
★有一天,德國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。在一條只能通過一個人的小路上,歌德遇到了一個曾對他的作品提出過尖銳批評的評論家。
這位評論家對歌德高聲喊道:我從來都不給傻子讓路!歌德急中生智,對了一句:而我則恰恰相反,先生!說完,滿面笑容地讓在一旁。歌德的這一應對方式,後來幾乎傳為佳話。他應用幽默來化解僵局,有點中國式的"以柔克剛"的味道。
★有一位顧客到一家飯店吃飯,點了一隻油氽龍蝦。結果菜上來後,他發現盤中的龍蝦少了一隻蝦鰲,於是就詢問侍者。侍者無法解釋,只好找來了老闆。
老闆抱歉地說:真對不起先生,龍蝦是一種殘忍的動物。您點的龍蝦可能是在和它的同伴打架時被咬掉了一隻鰲。
顧客巧妙地說:那麼,就請給我調換一隻打勝的龍蝦吧。老闆和顧客雙方都用了幽默的方式,委婉地指出了雙方存在的分歧。
這種方式,沒有取笑他人,沒有批評他人,也沒有傷及他人的自尊,既保護了飯店的聲譽,又維護了顧客的利益。
其實,很多時候我們在幫助別人擺脫了難堪時,也是在給自己一個台階下。這個時候,人們稱讚的往往不是你的語言功夫,而是你的人品。最重要的是,你因此而化解了很多矛盾,也贏得了很多朋友。
★鋼琴家波奇一次在美國密執安州的福林特城演奏,結果發現到場的觀眾不到五成。這讓他既失望,又尷尬。但他並未因此就取消演奏,而是以幽默的語言打破了僵局。
他微笑著走向舞台,對前來的觀眾說:我想福林特這個城市的人一定很有錢,因為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張票。話音一落,大廳裡充滿了笑聲。
這位鋼琴家的成功之處,就在於他對空座位的原因的解釋雖然荒誕,但卻很奇妙,因此讓幽默產生的喜悅壓倒了因觀眾少而產生的沮喪。只有原因是荒誕的,才會產生心理預期的落差。
荒誕一些,幽默意味也就會強一些。
事實上,處於尷尬的境地時,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,無論是隨機應變還是荒誕的推理,一些幽默技巧的運用,可以讓自己擺脫尷尬,甚至還會給對方以回敬。這就是幽默的超級效用。

二十條人生哲理的格言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
......二十條人生哲理的格言......
一、人生要有“三得”:一是沉得住氣,二是彎得下腰,三是抬得起頭:沉得住氣,是睿智的彰顯,是理智的沉澱,是成熟的標誌。彎得下腰,就是做人要低調謙卑,海納百川,能屈能伸。抬得起頭,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中,都要保持一種樂觀進取的心態。
二、人生要把該放下的放下,讓心輕鬆:
走得最急的,都是最美的風景;今天再大的事,到了明天就是小事;今年再大的事,到了明年就是故事;今生再大的事,到了來世就是傳說。人生如行路,一路艱辛,一路風景。你的目光所及,那個也就是你的人生境界。
三、人生不過幾十年,似水一樣流淌,不可遏阻:
一場輪迴的時間,能遇見一場煙火的表演,本身就是一種幸福,即使結局是煙花熄滅,但終究在天空中綻放了笑臉。我們在哪一年可以用一個決定讓一生改變,誰都算不出流年。過好每一年、每一天,俗物養人,平凡是真。
四、人生,別讓生活的壓力擠走快樂:不管昨天發生了什麼,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難堪,有多無奈,有多苦澀,都過去了,不會再來,也無法更改。就讓昨天把所有的苦、所有的累、所有的痛遠遠地帶走吧,生活有進有退,輸什麼也不能輸了心情。
五、人生,就是要有一種永恆的努力:
有一種幸福叫守候;有一種選擇叫放棄;
有一種智慧叫低調;有一種明白叫糊塗;
有一種快樂叫簡單;有一種幸福叫珍惜;
有一種美麗叫自信;有一種感動叫分享;
有一種溫暖叫感恩;有一種成功叫堅持。
六、人生本來很簡單,只要快樂就好:
世上沒有太完美的人生,也沒有一帆風順,只有披荊斬棘才能路路通順。生活中多一些微笑,多一些寬容,多一些付出,少一些自私,少一些貪婪,少一些怨言。不付出就想得到回報,就好像把月光變成金子一樣渺茫。
七、人生沒有假設,當下即是全部:
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活多長、活多久,而是在於活得精彩、活得充實、活得有價值。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特性,它是與生俱來,是其他人不可能擁有的,學會用坦然喜樂的心,來接受上蒼賜給我們的這些最美好,最合適的一切吧!
八、人生處處有磨難,活著就是一種修行:
沒有人陪你走一輩子,所以你要適應孤獨;站在時光的彼岸,回看此岸的光陰,茫茫人海,每一場相遇,都是一場美麗;每一場離散,都是一場放逐。人生是一種承受,我們要學會支撐自己。
九、人生如水,有激越,就有舒緩;有高亢,必有低沉;不論是絢麗還是繽紛是淡雅還是清新,每個生命必定有其獨自的風韻。一個人的一生,有轟轟烈烈的輝煌,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柔美。人是需要一種平淡的,這種平淡無聲無息,但又無處不在。
十、人生一場路過,匆匆忙忙一場路過:
你醉了,歲月無動於衷;你醒了,歲月麻木無言;你來了,歲月簡單如斯;你去了,歲月春秋依然。來和去的熱情與歲月無關,人生從頭到尾都是你一個人的獨舞,個中曲折,自己承擔,怎麼活,自己斟酌。
十一、人生是杯酒,苦辣都要品;辣會滿眼淚,醇會滿腔醉,不苦不辣沒滋味;人生是場緣,聚散總會有,擦肩的是客,攜手的是情,不來不往沒緣分;珍惜人生夢一場,珍惜快樂的時光,別怨,情深意濃,緣分薄;別讓,快樂時少,煩惱多;無怨無悔才是人生的最美。
十二、人生要有目標,要有計劃,要有提醒,要有緊迫感。一個又一個小目標串起來,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標。生活富足了,環境改善了,不要忘了皮夾裡那張看似薄薄的單子。沒有誰注定會是你的,不要等錯過了,才埋怨自己為什麼不主動一點。不要把有緣無分當做懦弱的藉口。
十三、人生常常就是一場被困在原地的行走,現實不斷地在你我的生活中添磚加瓦,沒有任何的理由。於是,我知道生活就是這樣的一段沒有盡頭的旅程。當你長大,你就慢慢學會幾件事情;有些人不必理會,無論他說什麼,做什麼,多麼幼稚,又多麼討厭,真的不需要在乎。
十四、人生最遺憾的,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,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。有些失去是注定的,有些緣分是永遠不會有結果的。愛一個人不一定會擁有,若是擁有一個人,就要好好去愛她。當你覺得幸福的時候,不管你看到什麼樣的風景,都是美麗的,就算孤獨了也不會寂寞。
十五、人生如行路,一路艱辛,一路風景。人生處處有磨難,活著就是一種修行。人生有太多不捨,最後也就都成了遺忘。年輕的時候,多忙活點,是好事,青春人人經歷,都或多或少的遺憾,畢竟它太過倉促,整理已成奢侈。相似的青春,不同的精彩,不同的青春,相似的遺憾。
十六、人生;本來就是在經歷所有的一切,只屬於過程。當我們起初的時候認為,我們一直都可以時,而曾堅強的告訴自己,留在心間的那些愛,或許永遠不會變,至始至終。幸福如同穿鞋,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;幸福如同喝水,是冷是熱只有自己知道。幸福不在隔壁,而在自家院子裡。
十七、 人生沒有彩排,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精彩。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完美。歲月如歌,人生如潮。有一顆隨緣心,你會更灑脫;有一顆平常心,你會更從容;有一顆慈悲心,你會更積善;有一顆感恩心,你會更幸福;有一顆因果心,你會更明理。
十八、 人生無需拒絕平淡,無需恐懼風雨,正是在平淡中感悟人生的真諦,在風雨中鍛煉人們的堅強,正是在酸甜苦辣鹹的浸泡中走向了深刻,更加富有了內涵。每個生命,總有一段不凡的旅程,誰也不例外。有些事我們必須放棄,才有精力迎接更美好的生活。
十九、 人生,要懂得感恩。感恩,不一定是感謝大恩大德,是一種生活態度,是一種善良的人性美。總有一些時光,要在過去後,才會發現它已深深刻在記憶中。多年後,某個燈下的晚上,暮然想起,會靜靜微笑。那些人,已在時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,消失了踪跡,心中,卻流淌著跨越了時光河的溫暖,永不消逝。
二十、 人生中,除了幸福和痛苦,平淡佔據了我們的大部分生活。我們要學會享受平淡,平淡如同一杯清茶,點綴著生活的寧靜和溫馨;我們要學會承受平淡,學會承受淡淡的孤寂與失落,承受那揮之不去的枯燥與沈寂,還要承受那遙遙無期的等待與無奈,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承受。

做人的最高境界 抱樸守拙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做人的最高境界 抱樸守拙......
糊塗的智慧:表面上似乎什麼都不知道,其實內心裡比誰都清楚。   
糊塗的人一般呐於言,不是不會說,防禍從口出。閒聊80%的話都是廢話。即便這樣,不知不覺中,加進了感情色彩,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,禍從此始。
有些人斷章取義,把一些危言聳聽的話到處傳,讓你百口莫辯。不如不去說,那樣別人就不知你的深淺,也就不敢對你輕舉妄動,糊塗呐于言的智慧由此可見了。
守拙的智慧:心頭洞明,表面糊塗。   
做人的最高境界,就是抱樸守拙。明明什麼都知道,卻一副癡呆愚頑的表情。這種人不張揚,不高人一等,平易近人,反而更易得眾人的歡迎。
社會是很現實的,人心更是難測的。當你的聰明外觀、鋒芒畢露時,則遭人妒忌。那又何必呢?炫耀自己,無非想讓人高眼看你,無非為了虛榮、臉上有光,但當你在官場、職場被排擠,不能盡情揮灑時,不知是否有聰明致禍之歎?
口訥的智慧:不逞利口,不論人短。  
以說話遭禍者,不在少數。究其因,無非愛逞利齒,愛論人長短、搬弄是非。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,本無心之語,被人道聼塗説、斷章取義,致千古之恨。所以,如果從一開始就慎言,不是可以免去許多煩惱嗎?為人處世,萬不可忘記“禍從口出”之戒。
隱忍的智慧:知雄守雌,以退為進。   
真正的英雄,是那些能伸能屈之人。沒有誰一輩子都是順順利利的,所以,得意時固然值得揚眉吐氣,失意時卻不能一味消沉,應積蓄力量,以伺東山再起。這時候的隱忍,才算把人生百味都嘗盡。失意時的忍,是知雄守雌,以退為進。
包容的智慧:以和為貴,寬容大度。  
糊塗是一種肚量,是眼裡揉得進沙子,是以和為貴的寬容大度。得饒人處且饒人,多個朋友多條路。當你包容別人時,也就為了自己積累了人情。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;人有包容,謀事易成。
做人的智慧:表面愚拙,內心精明。   
人至察則無徒,所以人不能太精明、太計較,平時糊塗一點,給人留有餘地,方是共贏之路。當然,表面上可以糊塗,心裡卻要打個小算盤,時時的調整自己。放眼遠望,別死盯別人的缺點,要懂得吃小虧才能賺大利著急道。
生存的智慧:靈活應變,從容謹慎。  
一個人去拜訪禪師。禪院的門很矮,他沒注意,結果碰到了頭。禪師對他說,要想不碰到頭,就要學會低頭。為人處世也是如此。
交際的智慧:精於“糊塗”,廣結人緣。   
交際場合,真真假假,虛實莫辯。別人的話,有些可以當真,有些則不然。精於糊塗之道的人,跟任何人都可以是朋友,甚至別人的冒犯,他都可以微笑面對。凡事不去較真,也就避免了衝突,可以左右逢緣。
處事的智慧:故意示弱,假裝糊塗。   
馬有失蹄,人有失足,為人處世,能不小心點嗎?小摔小疼,大摔就不僅僅是疼了。要明白的是,在一開始就故意示弱,假裝糊塗,不是可以避免站得高,摔的疼嗎?
修身的智慧:達觀生活,知足常樂。  
糊塗的人生觀就在於要達觀生活,知足常樂,他能看開一切,所以寵辱不驚、從容快樂。想要達觀,就要懷一顆平常心,凡事順其自然,不去計較是是非非,笑看庭前花開花落。人生不滿百,何必懷千歲憂呢?人生不愉快的事,能忘就忘,不去強求什麼,不也很瀟灑嗎?


......人間不過湖光山色......
風雨人生路,處處皆風景。人生的每一段經歷,都有著它自身的魅力,酸甜苦辣鹹樣樣皆有,經歷著,體會著,細細品味其實都很美。
寺院裡的小狗花花不知被誰打傷了後腿,骨頭都露了出來,看著它一瘸一拐並且不斷地呻吟,心裡面很是心疼,對那打狗的人更是又氣又恨。
現在花花的腿正在漸漸地癒合,一天比一天好,心裡真是好生歡喜,並且對那打傷花花的人的痛惡之心也消失了。
隨著花花的受傷,到它的慢慢癒合,我的心也隨之而變化,由悲到喜,由恨到無。
人生就是這樣有苦有樂,苦樂相伴著我們這一生,我們改變不了這現實,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現實對我們的影響,無論它怎樣的變化,我只守著自己的本源。
守著自己,看它們飄來,又飄走,深入之後,又出來,感覺到人生的美景是多姿多味,包含著所有你所經歷的、看見的、路過的。
昨天心痛著、憎惡著,今天歡喜著、恬淡著,明天……好有意思。
其實人間就是這樣,當你心無所住之時,一番番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。世界也本來如此,何必動心,左一下右一下的,多累啊。還是安靜點好,使你不悔。

......學會換位思考 你的世界會更美......
人一生中會遇到不順心的事,會碰到不順眼的人,如果你不學會原諒,就會活得痛苦,活得累。
原諒是一種風度,是一種情懷,它像一把傘,幫助你在雨季裡行路。
原諒是什麼?原諒自己並不意味著對自己的放縱;原諒別人並不代表著丟棄原則;原諒生活並不是不熱愛生活。犯錯是平凡的,寬恕和原諒才是偉大的!
心累的時候,換個角度看世界;
壓抑的時侯,換個環境深呼吸;
煩惱的時候,換個思維去排解;
生活中,學會換位思考,你的世界會更美。
在命運的棋局中,我們常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。
走棋需謹慎,一著不慎滿盤皆輸,人生忌兒戲,有時一步走錯,百步難回。人生如棋,有輸就有贏,有贏就有輸。有時,怕輸偏偏輸,想贏偏不贏。
只有不計較輸贏,只管走好自己的每一步,這樣才能真正贏得自己的人生。

容言 容事 容人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容言 容事 容人......
《容言》
好話、壞話、刺耳話,啥話都能聽得進。
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,是風度,是胸懷坦蕩。讓人把話講完,是大度是謙恭,是強而不銳,也是有力量的體現。
容言要有勇氣,沒有勇氣則聽不得諍言;
容言要有耐心,沒有耐心則聽不到真言。
容言不是是非不辨,良莠不分,容言要有智慧,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諂言;還要有氣量,聽得進甜言蜜語,也容得下直言不諱,
“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。”容言,才能廣開言路,集思廣益。
《容事》
易事、苦事、難事、好事、窩囊事,凡事皆能裝心中,一絲不苟地去辦。
易事認真辦,苦事用力辦,難事用心辦,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辦,窩囊事要理智地去辦。
認認真真,踏踏實實,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件事,不因其易而輕視,不因其苦而放棄,不因其難而退縮,不因有功而自傲,也不因無過而自喜。
《容人》
常人、能人、有功過之人,均應一視同仁,以誠相待。
無論是常人、能人,還是有功之人,只是相互的能力有大小,職務有高低,功過有區別,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。
平等待之,禮貌待之,以誠待之,這是為人的準則。以貌取人者,是俗人;以衣取人者,是庸人;以官取人者,是小人。
無論地位尊卑、年齡大小,有功還是有過,均能以誠待之,方為容人。容人才能得人心,容人者方能為他人所容。

想成為大樹 就不要和草去比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想成為大樹 就不要和草去比......
1、想成為大樹,就不要和草去比:
短期來看,草的生長速度和樹相比,肯定是草的長勢明顯,但是幾年過後,草換了幾撥,但是樹依舊是樹。所以這個世界上只有古樹、大樹,卻沒有古草、大草。
2、真正的獨一無二,在看不見的地方:
最初我看樹,只關注樹冠的造型是不是好看,後來開始關注樹幹,現在我會更注重樹根,因為只有根是獨一無二的。
3、朝著同一個方向,向陽生長:
一棵樹上的枝葉生長是有方向的,它們都會向著陽光,不斷生長。
4、尊重每一棵樹的天性:
高明的園藝師,不是能把任何樹都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,而是尊重每一棵樹的天性,讓枝葉得到最合適的發揮。
每棵樹都有自己的內生力量,枝頭一長出來就把它剪掉,就好像“讓一個有抱負有發揮的人剛一開口就閉嘴”一樣,會讓它無所適從。
5、枝葉不交叉,有空間:
不按自己的喜好去修剪枝葉,不代表不去修剪枝葉,對此,有兩個原則:第一、不交叉。樹和人一樣,枝幹交叉會鬧矛盾、不愉快,從而影響發展。第二、有空間。樹要長得合理,要有美感,一定要留給它足夠的成長空間。
窮與富之間,我們可以選擇。選擇平庸的完美還是突出的優勢,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。億萬富豪決不會用有限的時間去追求無限的完美。
成功的捷徑在於儘早發現自己的優勢,然後無限聚焦,讓自己在一個領域成為不可替代的強人。

水深不語 人穩不言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水深不語 人穩不言......
生活不是戰場,無需一較高下。
人與人之間,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;
心與心之間,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。
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,判斷一件事的對錯。不要苛求別人的觀點與你相同,不要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。
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,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。其實,人要看輕自己,少一些自我,多一些換位,才能心生快樂。
所謂心有多大,快樂就有多少;包容越多,得到越多。
不要背後說人,不要在意被說。一無是處的人沒得可說,越是出色的人越會被人說。世間沒有不被評論的事,也沒有不被評說的人。
別人的嘴我們無法去控制,但我們可以抱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。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,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。沉澱自己的心,靜觀事態變遷。
與人相處,需要講究方式方法。
有些事,需忍,勿怒;
有些人,需讓,勿究。
嘴上吃些虧又何妨,讓他三分又如何。人人都需要被尊重,人人都渴望被理解。水深不語,人穩不言。學會淡下性子,學會忍住怒氣面對不滿。
事事不能太精,太精無路;
待人不能太苛,太苛無友。
懂得退讓,方顯大氣;
知道包容,方顯大度。
己之短,不可藏,越藏越短;
己之長,不可揚,越揚越少。
得意時莫炫,失意時莫餒。花無百日紅,人無百日衰,三分靠運,七分靠己,努力過就好,盡了心就行,結果不是最終的目的,過程的體會,才是最真的感悟。

品 位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品 位......
品位是內在的一種寧靜,一種淡泊,一種心境。一個人有沒有品位完全是個人心靈的一種流露。若能有一份坦蕩明淨的心境,便擁有了一種高貴的品位。
“品位”兩個字,沒有內涵強做不來。有品位的人一定有獨特的氣質和個性。品位不是虛無縹緲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,它是全面的,整體的,由表及裡的綜合表現。
品位是人由內到外產生的韻味。它像清風拂動,像月光揮灑,你只能感受它的存在,卻難以真切地描述它。
有品味的人知書達理,善解人意,話是高雅的,笑是溫婉的,愛是明智的,人是清純而真實的。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,都會認真地把握自己,使自己一如八月的秋桂,溫馨拂面,暗香飄動。這其中的高雅是眾人望塵莫及的。
人的品位與年齡無關,與相貌無關,與金錢無關。品位需要人修煉涵養,修煉人格,這種品位應該是獨立、自主、自尊、自愛、自強不息。
有品位的人也是成熟的人,勇敢、幹練、自信、從容、鎮定,可以使狂熱變成冷靜,使軟弱變成堅強,使挫折變成奮進,使迷惘變成清醒。這種人所折射出的光輝是理性和感性的,所以才富有迷人的持久的魅力。
幽雅品位的人靠的是質樸、真誠、善良、知識和智慧。總是善於恰到好處地選擇表達自身風情韻致的外在形態,使人產生可信的感受。
有品位的人沒有一絲虛假成分,它們對人對事不虛偽、不狡詐,既不彎腰折貴曲意逢迎,也從不給自己的觀點塗脂抹粉,那是一種自然純樸的美,不是為表現而表現。
因此,人要擁有並保持優雅的風度、高尚的品位,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博學多識、自立自強、自尊自愛、富有愛心。

人生四苦與四醒.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人生四苦與四醒......
人生四苦:
《看不透》
看不透人際中的糾結、爭鬥後的隱傷,看不透喧囂中的平淡、繁華後的寧靜。
《捨不得》
捨不得曾經的精彩不逮的歲月,捨不得居高時的虛榮丶得意處的掌聲。
《輸不起》
輸不起一段情感之失,輸不起一截人生之敗。
《放不下》
放不下已經走遠的人與事,放不下早已塵封的是與非。
人生四醒:
《學會示弱》
示弱其實很簡單,在關鍵時聽從別人意見,關注感受,情商管理得體,讓人合作有安全感。示弱不是妥協,是更快達到目標!
《學會放棄》
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、不斷放棄的過程。當一切塵埃落定,往日的喧囂歸於平靜,我們才會真正懂得:放棄也是一種選擇,失去也是一種收穫。
《理解心境》
人活的就是心境。為小事而常介懷,不值;為大事而常悲戚,不該。所以,對於小事要開心;對於大事要寬心。
《學會獨處》
心靈有家,生命才有路。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,心靈才會潔淨,心智才會成熟,心胸才會寬廣。獨處,是一種靜美,也是一種修!

境不轉 那麼 心可就要轉了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境不轉 那麼 心可就要轉了......
人生不是只有片段的「際遇」而已,人生是一連串「累積」的過程。天底下沒有走不通的死胡同,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另覓出路,並尋找新的可能性,因此,不必自陷絕境。
很多人就是沒有辦法嗅出「此路不通」所發出的訊息,總是在絕望的當下,還苦苦守著「絕路」不放,不懂得該給自己再找一個新的可能,或者新的出路。
當外在環境無法改變時,我們只有改變自己。改變,並不是為了迎合環境,改變,是為了能夠繼續完成自己的目標。
所謂:「山不轉,路轉,路不轉,人轉。」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,應該先學習適應環境並調整自己的心境,當你試圖想要改變別人的時候,不如,先試著改變自己。
如果,山不過來,那麼,我過去,還是可以達到同樣的結果。在人生的某些時刻,也必須如此。
改變,並不是背棄原來的自己;換一條路再走,並不等於就放棄了過去的堅持,而是重新尋找生命中,新的可能。
當你在尋找生命中新的出口時,也並不表示,違背了過去的信念,只是換了一種方式,或者是換了另一條路,再繼續走下去。
「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!」這句阿莎力的話,不論是用在工作上或感情裡,都是很適用的。
活在痛苦中,不如走出痛苦。與其抱怨痛苦,不如學會解脫痛苦,也許,這並不容易,但這是人生必經的生命歷程。
倘若,境不轉,那麼,心可就要轉了。


......淡然一切 往事如煙......
佛陀曾說「甜語第一善」、「惡語第一惡」。
凡能傷害他人的惡言惡語,即使對仇敵也不要說,否則,就算你讓他一時啞口無言、無地自容,但你罵他的那些話,就如空谷的回聲一樣,終會回到在自己身上。
微笑是人類最好的名片,一個懂得微笑的人,生活中一定是一個快樂的人。
太多的情話讓人矯情,太多的哲理讓人麻木,太多的現實讓我們顯得世故。單純,是多麼奢侈。
三種值得信任的人:知道你笑容背後的悲傷,明白你怒火裡掩藏的善意,了解你沉默之下的原因。
人生不在於擁有多少,而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所擁有的。
等一列地鐵需要5分鐘,看一場電影需要3小時,月缺月圓要1月,春去春來需1年,想念一人需要一生。可是,一句讚揚或關心的話,只需1秒鐘!
貪婪是一種毒藥,人的慾望永遠沒有止境。擁有了穩定的生活還要去追求安逸,擁有了安逸的生活還要去追求奢侈的物質享受。只要你的慾望沒有盡頭,就永遠不會快樂。
人生哲理,知足者常樂。珍惜現在所擁有的,你會發現你是世上最富有的人。

出言有尺 戲謔有度

文章出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出言有尺 戲謔有度......
用自己的認知去評論一件事,事事都不完美。
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,人人都有不足。
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別人,人人都不達事宜。
眼是一把尺,量人先量尺;
心是一桿秤,稱人先稱己。
挑人過錯,自己也有不完美;責人短處,自身也有缺陷。
一味步步緊逼人,不會讓別人走上絕路,而會讓自己無路可退。
眼睛總盯人是非,不會讓人顏面盡失,而會讓自己顏面掃地。
目中有人才有路,
心中有愛才有度。
一個人的寬容,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。
一個人的涵養,來自一顆尊重他人的心。
一個人的修為,來自一顆和善的心。
眼裡容得下別人的人,才能讓人容得下他。懂得尊重別人的人,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。柔和待人的心態常伴,讓自己處處祥和。
不要以自己的判斷去評論一個人,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波及其他人。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應尊重他人的選擇。

......花開見禪 善待心靈......
從現在看過去,會看見無知;
從寬容看是非,會看見解脫;
從接受看命運,會看見踏實;
從平凡看生活,會看見快樂;
從檢討看內心,會看見成長;
從隨緣看事物,會看見自在;
從善念看他們,會看見慈悲;
從樂觀看未來,會看見希望;
從反省看自己,會看見轉機;
從知足看人生,會看見珍惜。

用不同高度看待生命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用不同高度看待生命......
生活裡,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不同或者相似的遭遇和問題。
上班、失業、創業、換工作、戀愛、失戀、結婚、離婚、負債、成功、失敗等等,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是在你孤立無援的情況下,撞得頭破血流之後,才能學到一點點的教訓,或者領悟到生命的無奈和無常。
環顧四周,仍有許多人,從那條坎坷的路上行來,他們和我一樣跌倒,爬起,跌倒再爬起,擦乾眼淚,仍繼續往前走。
雖然說,在人生路途裡,只能各人流各人的眼淚,各自過各自的人生,但是,自己從傷痛中學到的教訓,或許,就能成為別人的警告標誌,彷彿提醒著別人,小心摔倒,好好走路。
生命中必須承擔許許多多的挫折,挫折有時也會使人幾乎滅頂,但信心是唯一的浮木。
在困境的亂流裡,我們一再地想替自己尋找出一條生路,我也相信,在無數陌生的角落裡,一定也有人和我一樣,在掙扎卻不放棄,對生命,依然懷抱著無盡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。
你如何看待生命中周遭的事物,生命就會如何的對待你。當你熱情以對,卻以冷漠收場時,你也不必急著放棄或怨懟,也許,人生還沒有到盡頭,誰也不必急著下結論。
當你逐漸養成以開朗的態度去看待事物的習慣,你的信念就會燃起明亮的火焰。
當然,在生命的過程中,你不可能永遠都是這麼的幸運,你也不可能總是遇到好事!
當你用不同高度看待生命,生命也會用不同的層次看待你。

......因為你是佛弟子......
你有看不慣的事,說明你還沒有~真道心;
你有看不起的人,說明你還沒有~真慈悲。
<不能把批評別人當做宣揚真理的藉口>
修行要做真實的功夫,這裡面不能去做包裝的,如果一個人總是看到他人的錯誤,批評他人...批評人家不好,說別人是非,本身就不是很好!
而不懂得反省自己,只會增長內心的驕慢、瞋恨等惡業。修行不能有一絲的虛假的。因為你欺騙不了你這顆心!

求人不如求己

【 觀音菩薩的故事: 求佛不如求自己! 】
話說以前,有一個人正在屋簷下避雨,突然間看到觀世音菩薩撐傘走過來。
他急忙說:普度眾生的觀世音菩薩,你能否度我回家?
菩薩回答道:「你在屋簷下,我在雨中,簷下無雨,何需我度?」
這個人一聽,立即跑到雨裡說:「現在,我已經在雨中了,這下你可以度我了吧!」菩薩又回答:「你在雨中,我也在雨中,你被雨淋,是因為你沒有帶傘;我沒被雨淋,是因為我有帶傘。可見,是傘度我;你沒有傘,應該去找傘,而不是找我。」話說完,菩薩就消失了無影無蹤。
 
過了一段時間,這個人又遇到了困難,便到寺院去期求觀世音菩薩。此時他剛走進寺院,見到一個正在求觀世音菩薩的人,竟然跟以前所見過的觀世音菩薩,長得一模一樣,便問說:「你是觀世音菩薩嗎?」
菩薩回答:「我正是觀世音。」
這個人更感到驚奇地問:「既然你是觀世音菩薩,那為什麼還要拜自己呢?」
觀世音菩薩微微一笑:「我跟你一樣,我也會遇到了難事;但我知道,求人不如求己!」

同行~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85%89%E6%85%A7%E6%96%87%E5%8C%96-164608816899017/timeline/
活佛老師慈語:新三多四好
多尊重、多傾聽、多付出;
好感恩、好歡喜、好自然、好珍惜。


不要去追一匹馬,用追馬的時間種草,
待到春暖花開時,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。
不要去刻意討好一個人,或為自己解釋說明,
用暫時不被人理解的時間,去提升涵養自己,
然後活得雋永美麗,待到時機成熟時,
自會有一大批的朋友與你同行。




你與這世界所有的關係情況,都離不開與自己的關係。
君子慎獨,不論是獨處或與人相處,在你心中都是如何和自己對話的呢?是否常常批判自己,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多、不夠好、不夠完美......?又或是能夠肯定自己,時常鼓勵自己,然後維持在平衡而定靜的身心狀態?
找到自身的完整,與自己和諧相處,你便能夠在外在世界安身立命、遠志聖行。



與其說大樹是要庇蔭別人,不如說它僅僅專注在自己的成長之上。
當它持續地向上生長、開枝展葉,很自然的會庇蔭許多人。
「愛」,向來都是從自身開始的。
學習一棵樹的精神,穩穩地在塵土中紮根,
安住在自身的位置上,讓天賦潛能生長、心靈茁壯,
很自然的就能給予世界最好的助益和貢獻。



懂得收心,才不會有煩惱; 懂得放心,才不會有牽掛;
懂得調心,才不會有痛苦; 懂得盡心,才不會有遺憾。

「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」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85%89%E6%85%A7%E6%96%87%E5%8C%96-164608816899017/timeline/
三曹普渡:修道故事。〉【修行人的體悟】
「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」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所願,
其實 不應該用 “ 追求 ”,而應該用 “ 吸引 ”。
佛說:有求皆苦,無求乃樂 。
曾經,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美麗的蝴蝶,便買來一雙跑鞋、一只網子,穿上運動服,追逐奔跑了很久,终於在氣喘吁吁、滿頭大汗中抓到幾隻。
可是蝴蝶在網子裡恐懼掙扎,絲毫没有美麗可言。
一有機會,蝴蝶就會飛走。這就叫 “ 追求 ”。
另一個人也很喜歡蝴蝶,他買來幾盆鮮花放在窗台,
然後靜靜地坐在沙發上品著香茗,望著蝴蝶翩翩而來,心情猶如吸蜜的蝴蝶。這就叫 “ 吸引 ”。
"追求",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,忽視了事物内在的微妙規律,所以常常事與願違。
"吸引"則是從完善自我、奉獻自我出發,
順應了天理,投其所好,因而皆大歡喜。
 
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;
你若精彩,天自安排。
 
保持一顆善良的心,老天自會給你最好的安排!
一片葉,落在哪裡都是歸宿;
一朵花,開在哪裡都是芳香;
一雙腳,走到哪裡都是道路;
一顆心,安到哪裡都是幸福;
 
心中有陽光,照到哪裡都是溫暖;
眼中有慈悲,落在何處皆是摯愛。
變化中一切,全然接受,於歡喜而不執,於恐懼而無憂,於逆境而不拒。
 
~用心生活每一天~
弟子問佛:您既神通又慈悲,為何還有人受苦?
佛說:我雖有最大的神通力,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:
第一,因果不可改:
自因自果,别人是代替不了的;
第二,智慧不可賜:
任何人要開智慧,離不開自身的磨練;
第三,妙法不可說:
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,只能靠實證;
第四,無缘不能度:
無缘之人,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。
 
天雨雖寬,不潤無根之草 ; 佛門雖大,難度無缘之人。
 
( 純公益使用圖文,若侵權即時改善。感恩! smile 表情符號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