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

出言有尺 戲謔有度

文章出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出言有尺 戲謔有度......
用自己的認知去評論一件事,事事都不完美。
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,人人都有不足。
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別人,人人都不達事宜。
眼是一把尺,量人先量尺;
心是一桿秤,稱人先稱己。
挑人過錯,自己也有不完美;責人短處,自身也有缺陷。
一味步步緊逼人,不會讓別人走上絕路,而會讓自己無路可退。
眼睛總盯人是非,不會讓人顏面盡失,而會讓自己顏面掃地。
目中有人才有路,
心中有愛才有度。
一個人的寬容,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。
一個人的涵養,來自一顆尊重他人的心。
一個人的修為,來自一顆和善的心。
眼裡容得下別人的人,才能讓人容得下他。懂得尊重別人的人,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。柔和待人的心態常伴,讓自己處處祥和。
不要以自己的判斷去評論一個人,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波及其他人。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應尊重他人的選擇。

......花開見禪 善待心靈......
從現在看過去,會看見無知;
從寬容看是非,會看見解脫;
從接受看命運,會看見踏實;
從平凡看生活,會看見快樂;
從檢討看內心,會看見成長;
從隨緣看事物,會看見自在;
從善念看他們,會看見慈悲;
從樂觀看未來,會看見希望;
從反省看自己,會看見轉機;
從知足看人生,會看見珍惜。

用不同高度看待生命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oma1961?fref=photo

......用不同高度看待生命......
生活裡,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不同或者相似的遭遇和問題。
上班、失業、創業、換工作、戀愛、失戀、結婚、離婚、負債、成功、失敗等等,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是在你孤立無援的情況下,撞得頭破血流之後,才能學到一點點的教訓,或者領悟到生命的無奈和無常。
環顧四周,仍有許多人,從那條坎坷的路上行來,他們和我一樣跌倒,爬起,跌倒再爬起,擦乾眼淚,仍繼續往前走。
雖然說,在人生路途裡,只能各人流各人的眼淚,各自過各自的人生,但是,自己從傷痛中學到的教訓,或許,就能成為別人的警告標誌,彷彿提醒著別人,小心摔倒,好好走路。
生命中必須承擔許許多多的挫折,挫折有時也會使人幾乎滅頂,但信心是唯一的浮木。
在困境的亂流裡,我們一再地想替自己尋找出一條生路,我也相信,在無數陌生的角落裡,一定也有人和我一樣,在掙扎卻不放棄,對生命,依然懷抱著無盡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。
你如何看待生命中周遭的事物,生命就會如何的對待你。當你熱情以對,卻以冷漠收場時,你也不必急著放棄或怨懟,也許,人生還沒有到盡頭,誰也不必急著下結論。
當你逐漸養成以開朗的態度去看待事物的習慣,你的信念就會燃起明亮的火焰。
當然,在生命的過程中,你不可能永遠都是這麼的幸運,你也不可能總是遇到好事!
當你用不同高度看待生命,生命也會用不同的層次看待你。

......因為你是佛弟子......
你有看不慣的事,說明你還沒有~真道心;
你有看不起的人,說明你還沒有~真慈悲。
<不能把批評別人當做宣揚真理的藉口>
修行要做真實的功夫,這裡面不能去做包裝的,如果一個人總是看到他人的錯誤,批評他人...批評人家不好,說別人是非,本身就不是很好!
而不懂得反省自己,只會增長內心的驕慢、瞋恨等惡業。修行不能有一絲的虛假的。因為你欺騙不了你這顆心!

求人不如求己

【 觀音菩薩的故事: 求佛不如求自己! 】
話說以前,有一個人正在屋簷下避雨,突然間看到觀世音菩薩撐傘走過來。
他急忙說:普度眾生的觀世音菩薩,你能否度我回家?
菩薩回答道:「你在屋簷下,我在雨中,簷下無雨,何需我度?」
這個人一聽,立即跑到雨裡說:「現在,我已經在雨中了,這下你可以度我了吧!」菩薩又回答:「你在雨中,我也在雨中,你被雨淋,是因為你沒有帶傘;我沒被雨淋,是因為我有帶傘。可見,是傘度我;你沒有傘,應該去找傘,而不是找我。」話說完,菩薩就消失了無影無蹤。
 
過了一段時間,這個人又遇到了困難,便到寺院去期求觀世音菩薩。此時他剛走進寺院,見到一個正在求觀世音菩薩的人,竟然跟以前所見過的觀世音菩薩,長得一模一樣,便問說:「你是觀世音菩薩嗎?」
菩薩回答:「我正是觀世音。」
這個人更感到驚奇地問:「既然你是觀世音菩薩,那為什麼還要拜自己呢?」
觀世音菩薩微微一笑:「我跟你一樣,我也會遇到了難事;但我知道,求人不如求己!」

同行~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85%89%E6%85%A7%E6%96%87%E5%8C%96-164608816899017/timeline/
活佛老師慈語:新三多四好
多尊重、多傾聽、多付出;
好感恩、好歡喜、好自然、好珍惜。


不要去追一匹馬,用追馬的時間種草,
待到春暖花開時,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。
不要去刻意討好一個人,或為自己解釋說明,
用暫時不被人理解的時間,去提升涵養自己,
然後活得雋永美麗,待到時機成熟時,
自會有一大批的朋友與你同行。




你與這世界所有的關係情況,都離不開與自己的關係。
君子慎獨,不論是獨處或與人相處,在你心中都是如何和自己對話的呢?是否常常批判自己,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多、不夠好、不夠完美......?又或是能夠肯定自己,時常鼓勵自己,然後維持在平衡而定靜的身心狀態?
找到自身的完整,與自己和諧相處,你便能夠在外在世界安身立命、遠志聖行。



與其說大樹是要庇蔭別人,不如說它僅僅專注在自己的成長之上。
當它持續地向上生長、開枝展葉,很自然的會庇蔭許多人。
「愛」,向來都是從自身開始的。
學習一棵樹的精神,穩穩地在塵土中紮根,
安住在自身的位置上,讓天賦潛能生長、心靈茁壯,
很自然的就能給予世界最好的助益和貢獻。



懂得收心,才不會有煩惱; 懂得放心,才不會有牽掛;
懂得調心,才不會有痛苦; 懂得盡心,才不會有遺憾。

「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」

文章來自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85%89%E6%85%A7%E6%96%87%E5%8C%96-164608816899017/timeline/
三曹普渡:修道故事。〉【修行人的體悟】
「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」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所願,
其實 不應該用 “ 追求 ”,而應該用 “ 吸引 ”。
佛說:有求皆苦,無求乃樂 。
曾經,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美麗的蝴蝶,便買來一雙跑鞋、一只網子,穿上運動服,追逐奔跑了很久,终於在氣喘吁吁、滿頭大汗中抓到幾隻。
可是蝴蝶在網子裡恐懼掙扎,絲毫没有美麗可言。
一有機會,蝴蝶就會飛走。這就叫 “ 追求 ”。
另一個人也很喜歡蝴蝶,他買來幾盆鮮花放在窗台,
然後靜靜地坐在沙發上品著香茗,望著蝴蝶翩翩而來,心情猶如吸蜜的蝴蝶。這就叫 “ 吸引 ”。
"追求",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,忽視了事物内在的微妙規律,所以常常事與願違。
"吸引"則是從完善自我、奉獻自我出發,
順應了天理,投其所好,因而皆大歡喜。
 
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;
你若精彩,天自安排。
 
保持一顆善良的心,老天自會給你最好的安排!
一片葉,落在哪裡都是歸宿;
一朵花,開在哪裡都是芳香;
一雙腳,走到哪裡都是道路;
一顆心,安到哪裡都是幸福;
 
心中有陽光,照到哪裡都是溫暖;
眼中有慈悲,落在何處皆是摯愛。
變化中一切,全然接受,於歡喜而不執,於恐懼而無憂,於逆境而不拒。
 
~用心生活每一天~
弟子問佛:您既神通又慈悲,為何還有人受苦?
佛說:我雖有最大的神通力,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:
第一,因果不可改:
自因自果,别人是代替不了的;
第二,智慧不可賜:
任何人要開智慧,離不開自身的磨練;
第三,妙法不可說:
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,只能靠實證;
第四,無缘不能度:
無缘之人,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。
 
天雨雖寬,不潤無根之草 ; 佛門雖大,難度無缘之人。
 
( 純公益使用圖文,若侵權即時改善。感恩! smile 表情符號 )

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

網路文章分享 北宋相 韓琦

http://m.watchinese.com/article/2015/19080?page=2

韓琦,字稚圭,自號贛叟,相州安陽人,出身官宦世家。曾在北宋仁宗、英宗和神宗三位皇帝在位期間,輔佐朝政,高居宰相之職。他性情純厚質樸,心胸寬廣,待人寬宏大量,人們尊稱他“韓公”。

韓琦敬天知命、盡職守責、安守本分。他功蓋天下,位冠人臣,卻看不出他高興;擔負重大責任,面臨難以預料的禍事,生命面臨極其危險的境地,也從未見他憂 愁,而是怡然自樂,從不因事態變化而改變。韓琦曾經說道:“我一生靠忠貞自持,遇到大事不畏生死。榮幸的是我沒有死,事情也都做成了。這其實都是上天的扶 持,並不是我有多大的能耐。”

他曾負責監管國庫,當時朝廷中多有變故,韓琦處在危險猜疑之際,而他堅守主管庫藏的職位,做事總是盡職盡責,從不敷衍了事。有人勸他說:“您所做的確實 對,但萬一失誤,將身家不保。”韓琦說:“這是什麼話呢?作為人臣儘力侍奉君主,死生都可付出。至於成敗則是天意,難道可以因事先擔心事情不成功,就停止 不做嗎?”聽者都慚愧佩服。

韓琦帥軍在定州時,晚上寫信時,叫一個士兵秉燭侍立在側照明。士兵一不留神,結果蠟燭傾斜燒到了韓琦的鬢髮,韓琦立即用衣袖把火拂滅繼續寫信。過了一會兒回頭髮現士兵已換。他怕主管官吏懲罰那個士兵,急忙說:“不要換掉他,他現在已經懂得怎樣拿好蠟燭了。”軍中的官兵因此都十分敬佩韓琦的度量。

韓琦駐守大名府時,有人獻給他兩隻非常寶 貴的玉杯,說是絕世之寶。韓琦用白金酬謝了獻杯的人。他十分喜愛玉杯,每逢宴會招待客人,都特別命人擺一張桌子,上鋪錦緞,把玉杯放在上面。一天,韓琦招 待管理漕運的官吏,他準備用這兩隻玉杯裝酒招待客人。

突然一位侍吏不小心撞倒了桌子,兩隻玉杯都摔碎了。客人們非常吃驚,那位侍吏立即伏在地上等候懲罰。 韓琦臉色未變,笑着對客人們說:“任何物質的存亡都是有規律的。”並對那位侍吏說:“你是失誤造成的,並非故意,有什麼過錯呢?”客人們都對韓琦寬厚的德 行和度量佩服不已。

韓琦同王拱辰、葉定基在開封府主持科舉考試時,王、葉二人經常因評卷而爭論不休,而韓琦卻安心坐在室中閱卷,就像沒有聽到一樣。王拱辰認為他不幫助自己,就對他說:“你是在這裡修養度量嗎?”韓琦便和顏悅色的向他認錯。

在韓琦做宰相期間,發現文書中有攻擊揭露他人隱惡的文章,都會立即用手擋住,從沒有讓別人看見。還有一次,部下路拯在韓琦的桌案前呈上文書,但是文書的結尾卻忘記了簽名。韓琦就用衣袖作遮擋,抬起頭與他講話,悄悄地將文書抽出來,不慌不忙的幫他簽上了名字。

韓琦在陝西征討叛軍時,顏師魯與李績不和。顏師魯到韓琦那裡談論李績的壞話,李績到韓琦那裡談論顏師魯的壞話。韓琦都聽着,但卻從不對別人說,所以兩人始終相安無事,否則就不得安寧了。

韓琦曾經說:“不管君子或是小人,都應該以真誠的心對待他。如果知道他是小人的話,淺淺的和他交往就可以了。”通常,一般人碰到小人欺騙自己,一定會把他的計謀點破。韓琦卻不一樣,他雖然清清楚楚知道小人的奸計,可是,他每一次都安然忍受下來,不曾表現出來。

我們大都只願意跟君子來往,因為以誠待君子容易,以誠待小人就困難多了,一般人認為,你對我好,我也對你好;你對我不好,我為什麼還要對你好?因此看到對方有問題,我們通常不能忍受,就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來,還名之為“潔身自好”,其實這是道德學問沒有深入內心。

揭穿別人過失,除了要分清是非外,可能還有看不起對方,討厭對方的因素,有這樣的出發點自然沒有辦法生出慈悲心來幫助對方。這麼做的結果,就容易與人產生對立,樹立政敵;朋友間相處也會互相產生排斥情緒; 更可能讓小人惱羞成怒,找機會來傷害我們。如果我們內心平靜清涼,就不會在乎人家對你的看法,不會在功過得失上面打轉,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。

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

充實生命的13個方法

1.花時間在該做的事情上: 我知道我正在做該做的事

2.隨時感恩:我知道今天的我是其他人成就而成的我

3.充實思想:「學無止境,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!」每天都有新的挑戰,不妨就勇敢去面對它,保有好奇心與進取心會拓展你的思維,能讓我們想像力更豐富、思考更敏捷。謝謝一起分享指導的前賢們

4.你滿腦子都是積極想法:正面的接受,面對跟解決事情~~相信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

5.你有激情:隨時動腦袋,do the right things not do the things right!

6.你對未來有計畫:期待才有動力

7. 身邊隨時有一起成長付出的人:感謝身邊的貴人們~~

8.不沉迷於手機:這陣子有警覺~

9.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上:是的~~

10.睡眠充足:對....早點睡

11.照顧好自己的身體:我運動

12.願意離開舒適區:能站著就不要坐著

13.你過的生活是你想要的:進行式~~